王鴻新作《鐵爐原》《鐵爐源》兩書首發式在西安舉行
3月18日上午,西安市臨潼區鐵爐街道鑼鼓喧天,人聲鼎沸。上午10時30分,作家王鴻以為故園鐵爐原命名所著的長篇小說《鐵爐原》和文史版《鐵爐源》兩書首發儀式在此舉行,省市區鎮文化、宣傳、書畫界有關領導和文學愛好者、熱心讀者近200人參加首發式,富平籍書法家80歲高齡的鄭根良先生主持新書首發式。
王鴻1944出生在時屬渭南管轄的鐵爐原鐵王村,1958年參加工作,于銅川地區黃堡鎮省工業陶瓷廠工作,1960年被保送到陜西省輕工學校學習深造,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,1968年從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咸陽西北輕工業學院工作,1972年調入陜西第二印染廠,1980任西北重工業集團山西辦事處主任,1990年退休。
在新書首發儀式上,王鴻向參會人員介紹了兩本書的內容后說,自己從鐵爐原走出去,無論是工作還是當兵,不管在什么地方,鐵爐原像一根無形的線,緊緊拴著自己的心,使自己每每想起,充滿力量??傆幸环N心愿,想用什么東西回報故園對自己的養育之恩。30年前退休后,便著手書寫發生在故園的故事。為什么會用兩種形式來書寫,一是想原汁原味地記錄故園的歷史從文;當文史版的《鐵爐源》完成后,內心總感覺沒有完全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,后來又用小說形式再次書寫《鐵爐原》,雖然自己并不是專業作家,但因為是在寫自己的記憶,寫起來相對順手,今天總算了卻了自己的心愿,也算是自己給故園送上的一份禮物,感謝大家來參加首發行式。
《西北建設》雜志總編許衙評向王鴻表示衷心地祝賀,并介紹了協助王鴻編輯兩本書的情況。他說,“我和王老先生相識在兩年前,王老師為人真誠,熱情干事干練果斷,在書的編校過程中,王老特別的認真,一個章節,一段話,一個字的校對,而且把校隊的修改意見逐字逐句的寫在原稿上,經過近十次的校對,終于成稿定版印刷?!?/p>
陜西著名人物檔案協會副秘書長、作家李虎山在致辭中說,“我們常說,文化是大地的衣裳,王鴻老先生用30年時光,犧牲了娛樂時間,用真情和濃濃的愛為自己的家鄉做了兩件精美的衣裳,有了這兩件衣裳穿在鐵爐原身上,大家再看鐵爐原,鐵爐原就不一樣,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讀過兩本書后,會覺得鐵爐原更美,自豪感會由然而生。因為王先生在書告訴大家,鐵爐原并非平庸之地,她是出人才的地方,是人杰地靈之所在?!?/p>
作家康鐵嶺說,“王先生寫了如此厚重的兩本書,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回報家鄉,這種精神令人敬佩。我今天來到這里,除了將我的小說《書院門—1991》送給王先生外,我還給鐵爐原送上兩幅我寫的毛筆字《鐵爐緣》,一是對王先生表示敬意,因為寫書的人都知道,寫書出書有多難;二是因王先生的書而與鐵爐原結緣,希望鄉親們多讀書,用文化武裝自己,如此以來致富的速度就會快一些。西部散文學會陜西分會秘書長高軍、商洛女作家羅擋云、陜北女作家白小蘭在會上向王先生表達了敬意,他們表示要向王先生學習,用真情回報養育自己的故鄉,多寫接地氣和讀者喜愛的文學作品?!?/p>
民間歷史學家、《中國朝代繁衍》韻文詩作者、九十歲高齡的吳志琪老先生在現場賦詩一首:室小有書天地大,德高尚禮朋友多;學為事業成功術,書是人生指路燈。同時吳先生還朗誦了自己撰寫的《我的人生觀》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、一級美術師、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瑪麗娜賦詩《謳歌家鄉正氣爍》賀王鴻先生《鐵爐原》出版發行:鐵爐原里故事多,謳歌家鄉正氣爍。首發式上聚精英,傳承文化任評說。王鴻從小愛祖國,銅川山西事業火。不忘初心寫鐵爐,留下鴻篇潤山河!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約聽評員王志成為王鴻贈送了錦旗“籠天地與行內,措萬物與筆端”,他在祝辭中說,鐵爐原寫的是鐵爐的文化和歷史,也寫出了鐵爐鎮的根,王鴻先生是鐵爐人的驕傲,也是臨潼人的驕傲。
活動期間,鄭根良、李清丶三學、同進社等書畫家為王鴻贈送了書畫作品以示祝賀。(李虎山 向龍 廖濤)